2014年11月14日,缅甸仰光,万人空巷。市民们拥上街头,欢迎历史上首位访问缅甸的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卫星直播,全世界目睹了奥巴马在一栋白色小楼前拥吻年近七旬的昂山素季。她头戴鲜花,肩披银色纱巾,面带微笑;奥巴马半俯腰身,双目紧闭,仿佛母子久别重逢。缅甸百姓从未想到,世界第一大国的总统在这位年迈纤弱的女同胞面前,竟然像个孩子一般。
时光倒流到1989年。同样是在这栋白色小楼,昂山素季被军政府软禁。在她的传记影片《The Lady》中,法国导演吕克贝松对这一场景进行了艺术再现——面对冲进家门的军警,同伴掏出手枪准备自卫,杨紫琼饰演的昂山素季要他们把枪放下,并说:“任何时刻我们都不能还以暴力。”在吕克贝松眼里:“她是超越圣女贞德的女英雄。她手无寸铁,用善意和智慧来战斗,就像圣雄甘地一样。在历史上,你能找出几个这样的女人?”
“国父”之女
仰光,1947年。“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嗯,那就讲个缅甸的故事吧。古时候,这里被称作‘黄金之国’,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故事讲到一半,接他的士兵和汽车来了,他摘下一朵花别在小姑娘的头发上:“素,爸爸得走了,妈妈在这里。”小小的素坐在躺椅里,向父亲挥手告别。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次告别。
电影里的这幕开场,其实是诗意的想象。1947年7月19日,昂山素季才刚满两岁,可以说在她的记忆里,并没有父亲最后一面鲜活的形象——那一天,昂山将军和几位临时内阁成员举行会议时,被其他政党政敌派来的杀手刺杀身亡,年仅32岁。
即使父亲在世的时候,也顾不上昂山素季。她出生于1945年6月19日,正是缅甸独立运动的关键时期,昂山将军整天忙于政事,无暇顾及家务。小昂山素季由母亲和两个哥哥照顾。而小她一岁的妹妹,出生几天后就不幸夭折。
有名无姓,是缅甸自古以来的传统。昂山素季的名字,承载着家族的寄望。她的曾祖父19世纪时参加过抵抗英国的斗争,祖父也在缅甸民族运动中颇有名气。父亲昂山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领导全国性反英运动,二战结束后率团赴英与时任英国首相艾德礼谈判,签订了《昂山—艾德礼协定》。根据协定,缅甸成立了以昂山为首的临时政府,他本人也被缅甸人尊称为昂山将军,甚至被视为“国父”。为了体现对这颗掌上明珠的珍爱,昂山夫妇将各自的名字和祖辈的名字糅在一起为她取名:昂山来自父名,素来自祖母之名,季则是母亲的名字。
然而,昂山将军突然离世,导致其家族迅速衰落。1948年,缅甸正式获得独立,成立了以吴努为首的议会制政府。但是,国内局势仍然复杂,昂山夫人和儿女们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生怕哪天仇敌破门而入。不幸又一次降临到他们身上:昂山素季的二哥不到10岁时,在一次意外中溺水身亡。昂山素季后来回忆说,二哥离去带给自己很大的触动,让她早早感受到了人生无常。
昂山素季的童年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缅甸是佛教国度,昂山素季却从小就被送入基督教会开办的学校,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熟练掌握了英语,更重要的是,基督徒的西方生活方式影响了她的一生。基督教会的一个特点是每周都有聚会,以增强会众的凝聚力。昂山素季回忆说,每周聚会使得基督徒参与的活动颇有效率,与自己日后关心的政治运动有天然的联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昂山素季在课堂上和书本里了解到父亲生前的一切,父亲在自己脑海中朦胧的形象日渐清晰,她深深认同父亲为缅甸独立所做的斗争。多年后,昂山素季的英国籍丈夫迈克�阿里斯如此评价心爱的妻子:“自幼年起,素就有要为人民做些什么的忧患意识。她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那位领导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民族英雄——昂山的女儿。”
行走世界
牛津,1988年。“亲爱的,书写得怎么样了?”“很慢。”“书名起好了吗?”“嗯,《我的父亲》,昂山素季著。”她骄傲地向丈夫展示写好了书名的手稿,她那身为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的丈夫称赞道:“很有原创性。”
电影中这一幕,是昂山素季游历世界的盛年时光中,一抹温馨、宁静的剪影。
1960年,昂山素季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鉴于昂山将军生前与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私交很好,为了和印度发展关系,缅甸政府任命昂山素季的母亲为驻印度大使,15岁的昂山素季跟随母亲来到印度。她选择了新德里一所基督教会女子学院继续学业,之后转入德里大学新成立的女子学院攻读政治学。在那里,她不仅接触到已故印度政治领袖圣雄甘地的非暴力思想,还结识了日后成为印度总理但遇刺身亡的拉吉夫�甘地。从那时起,她已经信奉可以通过非暴力手段达到争取民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