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视频虽然已经得到大规模应用,但在运营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互动性缺失、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而合理的职责与风格定位是做好政务新媒体运营的前提,这一定位出现问题,后续工作开展将陷入巨大困境。那么,政务微博运营人员如何做好职责与风格定位呢?
事实上,大众对政务新媒体的首要需求是能够从中获得权威的政务公开信息和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因此,存在较大的政务属性是政务新媒体的一大典型特征。这要求政务新媒体内容应该有足够的政务含量,向公众展现更多的体现职能工作、符合公众相关需求的政务信息。
对新媒体内容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公众对娱乐明星、美食美妆等泛娱乐化的内容尤为青睐,这和人们对政府部门的传统认知存在明显差异。所以,政务新媒体运营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便是使“接地气”和“权威严肃”达成某种平衡,既能获得公众的支持与信赖,塑造亲民型、服务型政府形象,又能保障自身的权威性。显然,做到这一点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其次,公众期待的政务新媒体应该是差异化的,能够让他们获得特色内容与服务。这种差异化对运营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019年1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政务新媒体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大数据与传播创新实验室正式发布《2018中国政务新媒体白皮书》。该白皮书指出,从事政务新媒体运营工作的人员多为服务购买,拥有公务员身份或事业编制的人员相对较少,从而导致了政务新媒体运营面临较为严重的人才缺失问题。
事实上,从“上海发布”、“杭州发布”等优秀政务新媒体运营实践案例来看,政务微博视频制作需要人才、资金、创意、技术等诸多方面的资源支持,而目前政务新媒体基层运营团队能够得到的资源支持是相对有限的。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提高对政务新媒体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需要平台方等社会力量给予支持,比如微博推出集短视频快速生产、版权素材交易、内容分发及多维度数据分析管理于一体的一站式在线服务平台“微博云剪”,以技术、服务支持赋能内容生产者,这对增强政务新媒体运营人员的运营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最后,公众期待的政务新媒体应该是能够保障公民个人隐私的新媒体。目前,在视频内容制作与传播方面,公安、交警、团委等系统走在前列,比如公安部门将违法违规行为制作成短视频,并搭配合理的文案、背景音乐,实现了大范围传播推广,对普及相关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2016年5月,深圳一位涉嫌酒驾者为逃避酒精检测,多次咬住测试仪,假装吹气,并做出一系列夸张动作。深圳交警对该车主的录像进行剪辑,并配上葫芦丝音乐后制作成短视频在微博上发布。凭借较强的趣味性,该视频在网民的自发传播下实现了大范围推广。但部分网民对这种做法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公布执法记录仪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隐私。
事实上,政府部门掌握着很多公众行为的视频信息,虽然在政务新媒体上运用这些内容并非是为了盈利,但部分信息是公民的重要个人隐私信息,如果将在网络上公开可能会对公民的生活与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对这类数据的使用进行规范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政务新媒体版权保护面临较大挑战。部分政务新媒体运营团队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了优秀的短视频作品,却被其他新媒体轻易抄袭剽窃,损害了政务新媒体的合法权益。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平台方、广大网民、立法机构等各方的携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