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区块链——Caoz (11)

总之,挖矿这个产业其实还是有整条产业链的,从芯片设计,到政府关系,到电厂谈判,到矿池的维护等等。而且比特币挖矿和以太坊挖矿,莱特币挖矿,还是不同的设备服务商,当然电力成本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看一个产业发展起来,不要只看着最核心的那几个东西涨了还是跌了,周边其实衍生产业是非常多的。目前全球最大的矿机厂商,最大的矿池,最大的矿场,基本上都掌握在中国人手里。最大的交易所目前好像是韩国的,但前五名至少有三个以上是中国人掌握的。(但很多因为政策原因注册在境外)。而这里每个生意都是年利润多少亿的。

那么挖矿这个盘子有多大?我们怎么评估呢?这又是一个逻辑。

比特币现在年产出是多少,每10分钟一个区块,每个区块12.5个比特币奖励,算下来一年有65万比特币产出,以太坊新版本降低了奖励,目前差不多每12秒挖出一个块,每块差不多3.3个以太币奖励,所以每年差不多有800多万的以太币产出,过去是1100万左右。那么我们算一下这些产出的市价,这就是挖矿产业的营收计算方式。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比特现金,以及各种分叉币,我们先算一下这些主流的。

65万比特币的价值,按照1万美元的话,65亿美金;按照8000美元的话,52亿美金。800万以太坊,按照1000美元,80亿美金,按照800美元,64亿美金,所以我们可以算出来,挖矿每年的产出,按照最新行情价,100亿美元只多不少,而且这里还没包括其他很多币。

所以这想说什么呢?这又是一个年产出上百亿美元的市场,刚才我们所说交易所也是年产出上百亿美元的市场。

那么这些钱怎么分配的呢?矿机,电费,矿场或矿工,矿池。矿池只收一点,如果不偷算力,一年5亿美元的盘子是有的。矿机,电费,矿场这三块是如何分配的呢?

还是回归逻辑,如果币值持续稳定,那么算力竞争就会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时候,电费成本占比会高,超过一半也不稀奇。历史上比特币横盘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我希望大家理解这个逻辑,那么去年发生了什么呢?币值蹿升很快,也就是全网算力的提升没有跟上币值的提升速度,这就带来了这个时间段的回报率超高。在这个时间段,拥有算力的矿场是最赚钱的,因为矿机厂商卖期货,其实没有吃到最大的一笔;但毕竟订单激增,矿机也赚很多,转卖矿机的中间商也赚不少。但等到全网算力和币值达到一定平衡的时候,矿场利润就会下降,电费占比就会提升。而矿机要想在算力平衡的时候赚钱,就必须靠技术迭代,提高功耗比,强制旧机器淘汰。

这些逻辑是你怎么认识一些商业的逻辑跟商业的投资行为,当人你可能认为这个东西我不认可它,别去挖矿都是一些不好的东西怎么样,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够理解这样的一个东西。

所以谁在赚钱,怎么赚钱,赚多少钱,这个基于公开的一些数据,很多是可以估算出来的,我最近跟身边人聊天,很多人对这个市场的规模是没有概念的,把数据拿出来他们都很震惊,但这些数据并不是我独门秘籍,网上都可以查验的,但如果缺乏一个基本逻辑,就建立不了这样的信息关联。

再往下说,就是智能合约可能存在的商业机会,一个典型案例是之前的以太猫。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以太坊上靠智能合约跑的赌场,具体我就不列出来了。

那么智能合约的想象力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受限于现在的区块链架构和算力的限制,目前还只能用在一些简单编程的场景里。目前还无法满足更复杂的计算和大规模业务数据的处理。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想象力的空间。

想象一下,1、公开透明的策略,任何人都可以检查其代码逻辑可靠性;2、即时与区块链代币支付结合,典型如以太坊。3、去中心化和持续生命力,代码发布后,即便发布方倒闭,解散,其产品依然会在链上运行。

你不用担心发行方跑路,不用担心发行方舞弊,涉及结算全部直接区块链货币自动成交,完全不用担心存在交易欺诈或不付款。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wpfwy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