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区块链——Caoz (7)

前面提到过,第一次硬分叉其实是有理由的,涉及技术升级的争议,当然这个理由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但从我的角度看,我还是可以理解的。但后来就有人发现,哎呦,这个东西可以赚钱的。

其实前面提到了,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发起硬分叉,只要自己有想法,连白皮书都不用写,成立个基金会,起个唬人的名字,然后宣布从某个区块节点开始,自己开一条链。成为新的独立分支。那么问题来了,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预挖,硬分叉的管理团队在分叉前,先预挖几十万个币作为管理团队自己所有。

但这种分叉币值钱么?这就看包装的技巧了,什么保护比特币啊,什么算法升级啊,反正找借口呗,或者名字上碰瓷,超级比特币什么的,听上去足够忽悠一批韭菜了。

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什么呢,这种分叉币往往主流的钱包、交易所不太乐意支持,为什么不支持,怕分叉系统做的不好,前面提到的重放攻击,真被人把比特币给偷了不是麻烦大了么。而且对于核心币圈的人来说,分叉代表共识撕裂,对比特币肯定不是好事情,所以很多交易所市场和钱包工具都比较谨慎,不敢支持太多山寨分叉币。

但有意思就在这里了,因为不支持,反而更值钱,为什么这么说呢,理论上,分叉币是继承了原有的比特币用户,也就是说,理论上,你预挖几十万,再加上原有用户的权益,市场上应该有上千万分叉币存在流通,如果你是一个比特币老用户,你发现你账户多了一个什么奇怪的分叉币,还值点钱,这叫什么,糖果,赶紧卖了呗,白给的么,换个冰淇淋也好啊。对你的比特币资产也没影响。所以,一旦这上千万的老用户权益进入市场,分叉币的价格是根本支撑不住的。

但由于各个市场都不支持,只有极少数分叉发行方所控制的市场可以买卖分叉币,那么,进入市场流通的,似乎也就预挖的那几十万个,外加极少数老用户的权益,所以,被庄家高度控盘,想放几个就放几个,这就是为什么某超级分叉币成交量极少而价格还能维系的原因。

等把预挖币卖掉,这波韭菜割完了,抹干净嘴,然后开始搞派糖,把其他平台的老用户吸到自己的交易所来,剩余价值最大化,这时候分叉币价格再怎么跌也不怕了,开始赚交易所的钱了。

所以某超级分叉币价格已经从开盘的高峰跌了2/3,但人家已经收割几个亿了,谁接盘谁活该呗。

我备课的时候看数据是掉了2/3,过了几天又看了一眼,已经从高峰往下掉了93%,比乐视跳水可厉害多了。如果你们读过我的那篇文章,谈谈比特币分叉,就知道去年11月我就已经很明确的把这个事情说清楚了,但没办法,我影响力不够,人家韭菜觉悟太高,踊跃献身,我是拦不住的。

派糖这个逻辑我解释一下,理论上,如果你是一个比特币的老用户,比如去年第一次硬分叉之前的比特币用户,你有权力拥有所有与当时分叉时等额的新的硬分叉币,这是你的权利。如果你在某个分叉节点之后拥有比特币的用户,那么理论上你可以之后新的等额分叉币。当交易所或者钱包,把分叉币按照你所应有的额度发给你的这个过程,就叫做派糖,这是一个约定俗称的说法。

但现在有些大佬把糖果当作一种新的币种来发,当然我不能说这个不可以,毕竟派糖只是约定俗称的说法,没有注册商标什么的。所以现在有所谓的糖果币其实和我们之前说的硬分叉派糖可能并不是一回事。

另一个事实就是大部分主流交易所和钱包都不愿意为分叉币派糖,第一怕破坏共识,第二怕安全风险。所以大部分分叉币市场上流通的基本都是发行方的预挖币,理论上的1000多万币根本没有进入市场,甚至理论上的拥有者也不当回事,也就是庄家实际上高度控盘。所以分叉币如果你看到成交量很低,而单价很高,基本上都是庄家在割韭菜。

所以我之前说过一句话,早知硬分叉,何必ICO。交易所支持的少,反而庄家容易控盘,市场流通的全是预挖币,庄家吃完走人,剩下一地鸡毛。

代币发行

诱惑篇之一是ICO,之二是硬分叉,现在讲第三个,代币发行。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wpfwy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