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葡萄熟。西安市�邑区玉蝉街道胡家庄村种植的多个品种的葡萄已经进入采摘期,网上订单不断,村民们也在加班加点采摘。
“现在我们有专门的销售团队和平台,不用再操心销售问题了。订单一来,咱就到地里直接采摘包装好邮寄,把最新鲜的葡萄送给客户。”8月5日下午,村民任培芝来到村东头的葡萄庄园,根据网络订单采摘葡萄。
看着长势良好的葡萄,任培芝高兴地说:“今年肯定能有个好收益。”傍晚时分,任培芝熟练地将采摘好的葡萄剪枝、装箱。收拾好农具后,开着满载葡萄的电动三轮车驶向葡萄庄园销售基地。
南依秦岭、东临涝河,风景秀丽的胡家庄村,成片的葡萄园硕果累累,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是规划整齐的民居。路边绿树成行,花草点缀,三五个村民围坐在村文化广场的亭子里聊天,和谐而安宁。
很难想象,胡家庄村曾是出了名的贫困村。“过去村里没有什么产业,村民主要是种小麦和玉米,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村民生活贫困。”胡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向养谊感慨地说。
穷则思变,葡萄为胡家庄村赚来了“第一桶金”。
2010年,得益于国家和省上相关政策支持,胡家庄村与西安荣华集团共同成立专业合作社,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实现了企业、村组、农民利益的共赢。
以专业合作社成立为契机,胡家庄村开始探索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三变”改革,让村民走上致富路。
“村民自己的土地是分散的,村里逐步进行土地流转,开始发展规模化种植。”向养谊说,“全村3200余亩土地中,种植葡萄面积达1290余亩,其中品牌葡萄――户太8号的种植面积800余亩。我们也在不断延伸葡萄产业链,生产加工了葡萄酒、葡萄干等一系列产品。另外,村里加大技术引进,栽培新品种葡萄,推广种植蓝莓等水果,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如今,胡家庄村220户村民全部入股了村企合作社。全村除7户兜底保障户外,全部实现脱贫,人均纯收入也从2010年的1680元提高到2.2万元。
产业发展改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早年我在外打工,后来我就回来在村企合作的葡萄庄园担任管理员。在家门口就业,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家人。现在,我每月工资收入3500元,加上近4亩土地的流转金和入股村集体经济分红,家里年均收入超过了5万元。”村民李佑朴说。
向养谊介绍,产业发展让胡家庄村脱贫致富。目前,胡家庄村正在推进民宿产业发展,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继续壮大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
口袋鼓起来,精神“富”起来,环境美起来。
为了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胡家庄村建立起“一约五会”制度:“一约”即村规民约,通过征求全村村民意见,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共同商讨制定的行为准则;“五会”即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脱贫攻坚感恩说事会。同时,胡家庄村大力实施精神文明、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推行移风易俗,将精神文明建设、好人好事等纳入村规民约,在全村范围内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方面,胡家庄村通过实施健全完善日常卫生保洁机制、设立环境卫生动态评比栏、“道德积分”兑换物品等措施,形成了“道德教化+制度约束+市场手段”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
“村里面貌可不一样了,以前卫生环境差,还经常出现邻里、婆媳吵架等矛盾纠纷,作为村里的矛盾调解组成员,我隔三岔五就得去处理这些事。随着这些年村民思想觉悟提高,村风民风不断改善,我这个调解员也‘失业’了。”李佑朴告诉记者。
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近年来,胡家庄村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治理道路,完成了华丽“变身”:从一个贫穷落后、人心涣散村到如今的西安市十佳美丽乡村,并获评2019年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夕阳西下,记者离开胡家庄村时,村文化广场的音乐响了起来,村民们陆续聚集到广场上,弹奏乐器、跳起广场舞,歌声和笑声在村里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