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块链" target="_blank">区块链技术与产业的结合中,文化领域被业内普遍看好,也被认为是区块链率先落地的领域之一。区块链在文化产业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哪些场景具有率先落地的商业价值?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尚�摇�
文化行业用户基数庞大
将现“杀手级”区块链应用
《证券日报》:今年,中宣部等六部委发文指出,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作为一种前沿科技,区块链在文化产业将发挥哪些作用,是否具有广泛的落地场景?
尚�遥航衲�8月份,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的几个重点突破行业和重点发展方向,都离不开区块链的参与。相关行业的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必然是围绕着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技术基础平台展开的。
我一直坚持的两个观点,一是区块链必须加强与其他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配合,二是区块链的应用必须充分考虑行业上下游,而不是发展独立的行业应用。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区块链在文化产业中将有非常广泛的落地应用场景,并且市场上也已经有一些出色的团队和产品了。
同时,区块链在文化产业的落地比其他行业会有更大的优势。一方面,文化相关行业面对的用户基数非常大,容易做出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文化产业包含的文娱、文旅、文博、文创等行业,用户基本覆盖了所有社会人群。在如此庞大的用户基础下,很容易诞生有价值的“杀手级”应用。这点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上就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文化行业的从业者是对知识产权有最大刚需的人群,而区块链在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传播等方向上有天然的优势,所以更有机会诞生有价值的产品和团队。
《证券日报》:传媒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如今,随着新媒体发展,媒体融合发展成为行业的主流方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您认为,区块链将如何与新媒体结合?
尚�遥呵�块链和媒体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优先开展。
第一个角度,开放式公众审核和媒体来源可追溯机制,解决媒体产品“真”与“信”的问题。随着新媒体和自媒体平台的涌现,层出不穷的网络谣言成为网络治理中的一大难点,“真”与“信”的问题始终困扰互联网虚拟世界,而区块链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方案。
第二个角度,是一体化数字版权解决方案,可以解决媒体产品的收益问题。信息本身不受版权保护是付费模式的硬伤,通过区块链,每个原创内容的生产者都可以建立自己的数字版权“区块”,搭建起链接信息创作者、传播者、使用者的闭环,不仅利用区块链解决信任问题,还可以根据智能合约解决收益分配的问题。
第三个角度,是构建可信的效果分析系统,解决“刷量”以及传播效果难以确认的问题。目前的互联网平台上,“流量”多少成为判断传播效果的重要乃至唯一标准,然而利用并不可信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对不同媒体平台的流量进行审核,不仅干扰了对传播效果的判断、影响了运营模式的可持续性,甚至个别“高流量”内容还影响了社会舆论秩序。通过区块链,不仅可以对同一篇文章、同一段视频或同一则广告的观看数量和停留时间进行精确计算,还可以实现更公平可信的流量测算,建立可信度更高的传播价值评价体系,让传播效果更加真实可靠、让广告投放等盈利手段更为精准有效。
版权存证难以产生商业价值
应充分考虑上下游需求
《证券日报》:技术的发展需要产业的支撑,您认为,在文化产业中,哪些领域具有广泛商业化价值,哪些领域将率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