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5岁的李群在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钢铁”)已工作35个年头,见证了重庆钢铁从辉煌到巨亏,再到如今的涅��重生。“现在的重庆钢铁,员工和企业成了命运共同体,积极性高涨。”说起现在的重庆钢铁,李群兴奋不已――短短数月,他们作业区员工的月收入,从2000多元涨到了5000多元。
员工收入,正是重庆钢铁变化的一个缩影。今年一季度,重庆钢铁实现利润总额3.51亿元,较去年同期5.94亿元的巨额亏损,大幅扭亏为盈。
据悉,从2011年起,重庆钢铁就陷入连续亏损泥淖,被冠以重庆上市公司“亏损王”的帽子。从巨亏到盈利,重庆钢铁发生了什么?
过去
连续亏损钢铁名企重钢成了“亏损王”
说起重钢,李群如数家珍:重钢的前身是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0年创办的汉阳铁厂,是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为抗战胜利、新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7年10月、2007年2月,重庆钢铁分别在香港联交所、上海证交所上市,重钢集团持有重庆钢铁47.27%的股份,是重庆最为知名的上市公司之一。
不过从2011年重庆钢铁就陷入连年亏损。数据显示,2011年,重庆钢铁的亏损额为14.7亿元、2013年上半年亏损……直到2017年一季度亏损高达5.94亿元,成为重庆上市公司的“亏损王”,并遭遇退市风险警示。
“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错配。”重钢集团董事长刘大卫说,重庆钢铁主导产品原定位为船舶用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且无区域市场支撑。热轧产品由于缺乏冷轧涂镀产线技术,丧失本地汽车、家电产业用板市场。棒线材产品由于长期停产,错失区域建材市场旺盛需求机遇。同时,由于产线布局不合理,产品结构调整困难。
折旧成本和财务成本高企也是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刘大卫介绍,重庆钢铁环保搬迁投资初始概算为150亿元,由于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建设内容和投资额多次调整,总投资增加到367亿元,项目资本金严重不足,债务雪球越滚越大,每年折旧成本、财务成本均超过10亿元。
同时,由于沿袭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市场化改革不到位,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成本控制粗放,关联公司“围啃”现象突出,人均钢产量曾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员工对企业发展失去信心,中高级技术人才严重流失。“在种种不利因素下,钢铁市场持续低迷导致雪上加霜。”刘大卫说,2011年至2016年期间,钢铁市场持续低迷,最低时每吨钢材售价仅为1700元左右。同时,重庆钢铁主要产品供销两头在外,物流成本高、损耗高、回款周期长,吨钢成本高出沿海地区31%,基本丧失市场竞争力。
现在
老钢淬火重生今年一季度盈利大增
“在过去6年里,原料码头一个月卸载量平均不过41.5万吨。”李群说,而在今年一季度,这个数据是67.1万吨。
数据的变化映射了重庆钢铁一季度亮丽的成绩单。今年一季度,重庆钢铁克服三峡大坝检修导致通航能力受限,以及春运期间铁路停装限装等影响,实现了原燃料保供,铁、钢、钢材产量分别为134.27万吨、149.04万吨、141.92万吨,超额完成生产计划目标。其中钢产量相较计划增产约21万吨,创历史新高。
产量提升,销路也打开了,一季度重庆钢铁钢材销量137.9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51.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3%、211%,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