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从知识付费兴起之后,认知这个词便开始成为了热门词汇,似乎只要谈到认知,便能将自身高度提升一个档次。
刚来上海的时候,还是一个愣头青(虽然一直都是),对认知这种东西嗤之以鼻,觉得不过是资本主义用来收割年轻韭菜的迷魂tang,但后来经历的一些事,改变了我的看法。其中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时间回到2018年,那时的创业新风口是带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加持的新零售,而我也刚好进入了一家做新零售的创业公司,在货架组做着后端开发的工作。
一天,朋友约我一起吃饭,在吃饭聊天时,相互寒暄了近况,我说我在的公司是做新零售的,朋友对此似乎很感兴趣,并说了很多关于新零售的见解,大数据、推荐算法、人工智能、用户画像等等名词顺手捏来,当我听得一头雾水时,朋友问我有什么看法,我却支支吾吾的说道,我们做的不就是把货架铺到人家公司里,让商品离人更近一点,缩短商品的最后一公里,然后再弄一个小程序入口给用户使用,不就这么多东西吗。可想而知,最后只得跟朋友面面相觑。
现在想来,当时我对于自己所从事行业的认识确实有失偏颇,只知道新零售是当时热门的风口,大家都在讨论,大家都觉得这个行业前途无量,而离它太近却反而看不到它的全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但这也跟我并没有主动去思考这件事有着莫大的关系。那天的聊天,让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定势和盲区,而且不仅仅是工作,对于生活中其它很多事情,关于未来的思考,也是如此。我想,要是一直这样下去,恐怕真要做一辈子低阶码农了。
于是,我便开始认真对待提升认知这件事了。
把我领进门的第一本书,应该算是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学习了关于如何管理个人知识的方法论。里面有几处提到了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于是我又去学习了这门课程,万老师的《精英日课》里会讲解历史上重要的科学发现和现在最前沿的科学理论,也会挑一些有意思的书来进行讲解,极大的扩展了我的认知视野。其中万老师讲解的一本书让我觉得很有意思,那便是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听完后觉得不过瘾,于是又找到书来读。这本书可以说给予了我极大的震惊,让我发现原来我生活的世界并不是像我以为的那样,就像万老师所说,“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而且,我发现,如果思考一些比我自身更大的事物时,生活中那些繁琐的小事便显得不足一提,很多烦恼也随之消失。
我想,不能在将来被这个世界所抛弃,我必须知道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未来最有可能的方向是什么。于是我找了更多的书和课程来学习,也不断提升自己认知的高度。过年回家跟好友聊天时,他说,你好像成熟了许多,我微笑着,因为我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说了这么多废话,无非是想表达认知这个东西确实很重要。下面是我关于“认知是什么”以及“认知偏差是如何产生的”这两件事的一些见解和总结,希望也能对你有所帮助。
什么是认知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来自百度百科)
简单来说,认知就是我们如何去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我们通过五官感觉来收集信息,然后在大脑中进行处理加工,从而产生知识。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我们人体内的一系列生化神经过程,最终产生出知识,“存储”在我们的大脑中,进而为后续行动提供支持和指导。
我们出生时认知过程其实大同小异,虽然智力水平有高低,不过出类拔萃者总是少数,但成年后形成的认知水平却千差万别。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与猪之间的差距还大,这里说的差距,其实就是认知上的差距。想要提升自我认知,便需要对认知过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认知过程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必要手段,而这些知识可以指导我们的生存发展。
如果把从信息中提炼知识的过程比作是从金矿中提取黄金,有的人可以提取出纯度很高的金子,而有人却只能从中得到一堆的杂质。提升认知,本质上来说,就是提升从复杂信息中筛选提取出有用信息并归纳总结的能力。
认知偏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每天能接触到信息成指数型增加,每天都有无数的信息试图进入我们的视野,这些信息有真有假,质量也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