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笔者在上海婴童展会上碰到他,其早早的来到了合生元的展位上,与之聊了几句得知,合生元的高管(赵力、朱定平)居然没来展会。换了其它大型企业,那个老板不得前拥后随?
在谈及最近奶粉反垄断事件时,罗飞说“听政府的,而对于合生元的经营,我们要做的是不断的攻克每一个前进的绊脚石”。
对于营销,合生元秉承着“让听到炮声的人去做决策”,给到一线办事处经理更大的权力。办事处经理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先斩后奏,随时调整策略。这一点跟当年的施恩奶粉一样,灵活度极高,以致施恩成为了中国婴配粉成长最快的奶粉之一。
为了鼓励合生元各个大区及办事处的因地制宜、变动更加灵敏。早期的合生元的市场费用规划为32%,如果你能够完成指标,那么省下来的市场费用滚入办事处资金池,可以作为下期市场投入、团队经费,或者奖励,这点大大的调动了各个大区办事处的积极性。
对于职员的选拔与任用,合生元在行业算得上是“另类”。任人唯贤不唯亲,基层推广代表有校招也有社招,优选农村出身或偏远贫困县大学生。而高层几乎稳如泰山,从2000年合生元诞生开始至今总共经历了3名高管(XXX,2003年加入的赵力(2003~2016年),2007年加入的朱定平),而这几位高管在加入合生元前,无论是学历,还是工作背景,几乎是毫无看点,笔者认为如果让这3名高管去面试惠氏、伊利、蒙牛雅士利类的企业,几乎第一轮就会被刷下。
确实,这侧面反应了罗飞作为合生元掌舵人的独到用人眼光,也就是这样务实、低调、实干的企业文化以及干将型的中高层,引领着合生元实现了百亿营收。
加码国际化布局
2015年9月合生元出资13.86亿澳币收购澳洲SWISSE品牌83%的股份,2016年12月出资3.1亿澳币收购澳洲SWISSE剩余的17%的股份,先后两次出资102亿人民币全资收购,将SWISSE品牌纳入合生元旗下。
这一动作,为合生元在资本市场上增添了不少份量,单是香港的股价就从原来的15元/股涨到了60元/股,并提高了合生元的国际地位,一定程度上粉刷了合生元诟病已久的“假洋鬼子”的身份,并在此时,将企业名称更改为“健合”。
SWISSE的收购,不负众望。其为合生元的业绩增色不少(2015年swisse 8.5亿;2016年23.51亿;2017年26.14亿;2018年29.56亿;2019年24.76亿),我们从财务报表看到:“合生元2014年营收47.32亿,2015年48.19亿,2016年65.06亿,2017年80.95亿,2018年101.32亿”。
凸显乏力的合生元
从2011年至2019年的财报,我们发现:
1)合生元的营收从2012年的同比增加率54.5%,到2013年的34.9%,2014年的3.74%,2015年的1.84%,一路放缓,直到2016年增长率至4.3%,2017年6.2%,2018年21.3%
总体营收增速连续下滑,而益生菌(2015年3.89亿,2016年较同期比增速30%,2017增速55%,2018增速33.6%,2019年增速20%),收购澳洲swisse可以理解为合生元寻找扩充生意的动机,引进项目,以弥补总体生意下滑的局面。
2)2015年9月与2016年12月,前后出资102亿全资收购澳洲SWISSE,其为合生元公司贡献了(2015年swisse 8.5亿;2016年23.51亿;2017年26.14亿;2018年29.56亿;2019年24.76亿)。
假设没有这项收购,那么合生元2015年的营收为39.69亿,同比2014年为-16.1%;2016年比2014年为-12.2%;。
3)受配方注册制影响,大量的中小品牌数量被压缩,而合生元的品牌数不减反增,在2017年9月27日,合生元品牌通过了国家配方注册制,当年奶粉的营收增长至37.17亿,同比增长6.2%;2018年营收增长至45.09亿,同比增长21.3%;
同样,配方注册制后,大量的中小品牌退出市场,母婴店急需有利润的产品来弥补丢失的生意量,营养品就此快速的增长,不仅是成熟的合生元益生菌,所有的营养品都呈爆棚增长态势。所以,我们看到合生元的奶粉2018年增速21.3%,益生菌增速(2017年55%,2018年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