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者的“民间硅谷”(5)

桥咖啡关门的通知提前一周发在了公众号上。6 月 29 日最后一日营业那天,这里最后一次呈现出人满为患的状态。有客人提前打电话,“想吃你们家的胡萝卜蛋糕,给我留一块”。放饼干的罐子,印有 Logo 的杯子和员工制服,都作为纪念品被领走。一位北影老师找丽丽聊天,提起在北影上学时都在这里刷夜,和老公就是熬夜写剧本认识的。一个从怀柔开车赶来的男人说,以前没钱,现在有了自己的公司,想做点什么,愿意入股合作。怀孕辞职的前员工也带着孩子从昌平打车来了,两人在店门的招牌前留了影。

丽丽还突然想起一个北大男孩。男孩总孤身一人,会提前打电话来预订位置,习惯加 50 块钱在身旁留个小桌子。有时是穿着实验室的白大褂来学习,有时是忘情打游戏,但最近半年没再出现。丽丽想他估计是毕业了,不知听到桥咖啡关门会是什么反应。

把员工纷纷介绍到朋友的咖啡馆安顿好后,丽丽休息了两个月。她倒不愁生计,有共享办公空间主动找上来让她去负责餐饮业务,夫妻二人这些年在北京也开过数家咖啡店。北邮附近有过一家,另一个在丰台京卫药业办公楼大厦里,经营了八九年。

受桥咖啡经历影响,丽丽至今还是偏爱在学校周边开店,最近一家开在了安徽工业大学里。

互联网创业者的“民间硅谷”

3

“基本可以断定,在可预见的将来,我都将与互联网共舞,不管这是好是坏。” 10 年前,21 岁的黄海均在个人博客中写道。

之后 10 年的命运的确被他自己言中:成为网易微博项目组的第一位产品经理;知乎创始团队 9 号员工,第 83 个注册用户;2014 年底至今两次创业,一个失败,一个还在进行,“两进两出”华清嘉园。

4 年前女儿诞生当天,黄海均用她的名字全拼注册了一个域名。4 个月前,他再次向两个即将为人父母的朋友提出这个建议:“让域名 Whois 的注册日期和孩子生日永久一致,被互联网见证,也不失为古典互联网从业者给孩子留下的一小笔财富。”

王兴创立校内网的 2005 年,黄海均刚考入暨南大学,读电子商务。回顾大学时光,他形容那是“以 20 岁的身躯,在争取 30 岁的思维逻辑和行事方式;以几乎每天超过 10 小时的电脑时间,换来了一份对于互联网的信仰。”

黄海均出生于重庆巫山县,9 岁时“村校”被合并到“乡校”,每天早晨才能少走一公里路上学;考入巫山县城一所初中后,才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课程,那是一本教科书加一张纸键盘。2002 年,初中同学普遍辍学打工,黄海均算是个异类,考入重点高中,在网吧第一次接触到搜索引擎。

填报高考志愿时,“暨南大学深圳分校电子商务专业”在他眼中变成一堆诱人的代名词:深圳、互联网、商务……这些听上去比机械、石油、制造有趣多了。入学前那个暑假,黄海均自学了五笔输入法,幻想自己即将摆脱 13 年来无比听话的姿态,开始“折腾”。

2006 年,个人博客兴起,黄海均也建了一个,最初在新浪,随后转到 Wordpress。内容紧跟互联网当下议题,分享自己对互联网工具、Google 产品线、微博客(Twitter)、社会化媒体营销趋势等话题的看法。此外还有年度总结和旅游心得分享,那里呈现出这个年轻人求知欲旺盛、条理性极强、自我管理严格的一面:2012 年自驾了 3000 公里,读了 19 本书,在知乎上关注了 3300 多个问题、2600 多个人。2013 年看过 65 部影视剧,相比上一年降低了 40%。

这个先后以“电子商务博客”、“黄海均的互联网日志”为名的博客逐渐在互联网圈中积累起人气,并且在他毕业求职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黄海均当时的理想是进入腾讯做产品经理,但校招、宣讲会、内部推荐三个途径的尝试均无疾而终。意外的是,黄海均在饭否和 Gtalk 刚认识的网易产品经理雷小亮看到他的博客,突然主动用 Gtalk 联系,询问他对网易北京的产品设计师是否感兴趣。三轮面试后,他如愿收到了网易网站产品部的 offer,立刻北上。

黄海均在北京的第一个住处位于海淀区展春园西路的暂安处小区,月租 900 元。找房过程带着点极客的味道:不靠中介,而是靠社交网络。房东是冒泡网友邻,这是现任美团高级副总裁的王慧文当年做的一个社交网站。这里离网易大厦走路不到 20 分钟,还有小四和小五两只猫咪,让他有了点家的感觉。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6b71d3400331199c1e543e7773e89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