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数据库技术盘点 (10)

总结2017,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有技术的创新,也有国内公司在国际化背景下主动出海寻航的思维变革,还有技术沉淀之下的有深度的技术书籍的出版,更有引领中国数据库技术发展的四十华诞的NDBC,这些,都在提高着国内数据库技术的质量,增强了中国数据库技术在世界的影响力,使之上升、使之前进。

但是,国内数据库的发展,依旧有很多不足,正视不足,中国数据库将轻装前行,且快且稳、不断创新。

5.1 2017,前行中有很多不足

2017这一年,数据库界热闹的背后,不足更甚。浮光掠影,采摘一小点儿,权作纪念,莫负了这春光里美景。

5.1.1 浮夸之风日盛

跟跑作为事实,使得很多人渴望突破,这本是好事。

而国内的一些媒体和自媒体在产品或成果的宣介上,往往用词宏大,举轻若重,笑话不断。如“事务的核心是锁和并发”、“破解世界性技术难题!

XXX让分布式事务简单高效”等宣讲词,前者对事务的理解不到位,封锁机制是并发控制的技术之一,锁和并发并不能在此语境下处于同等地位;后者则更是夸大其词,夸张的词语之后显露出一颗浮躁的心。

这样的错误或极其夸大的词在公众中传播,危害甚大。技术来不得半点儿虚假,踏踏实实做技术,如实地说明成绩,以求实为本才是技术人员的本质。

在2018,期望:数据库界求实地回归技术,回归技术人员的朴实。

5.1.2 借东风片面式宣传日盛

在这一年,还广为流传过一篇文章《中国数据库四十年历史》,文章借中国数据库发展四十年的时节,借助萨师煊老师的名,宣传了个别公司、个别人。文章以“中国数据库四十年历史”为大背景,涵盖范围却极其有限,用意十分明显且可笑。

如果熟知中国数据库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作者一知半解的数据库知识和数据库历史,很好地在其文、其图中暴露。

中国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源于高校的老专家们、兴于高校科研力量数代的师徒传承,之后才演化出各种研发、运维的力量。

现在,貌似部分团队做数据库红红火火,但是数据库前辈专家和师徒传承才是根之所在,干之所撑,才有众多团队之花汲养而开;更为本质的,是国内尚没有一个团队真正掌握数据库核心技术、更不用谈有真实的创新之举。

当我们在讲述自己成绩的时候,应该把自己放到历史的环境当中,放到世界的范围内,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客观地加以描述,方能正确地自我评价。

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有一句名言:“谁忘记历史,谁就在灵魂上有病”。如果只能看到自己的一点点成绩,蜡烛之光便会变成太阳,尼采便会再生。

所以,我们需要看到业界的不足,继续倡导求实之风。

5.1.3 自说自话的背后

2017年12月13日,一个值得纪念的事情,是中国有三家数据库产品进入Gartner的数据库行业报告,这是个喜事,于三家入围的公司形象有益。这也是个好事,代表着国产数据库厂商在商业意识上有所“突破”,入围Gartner的行业报告,毕竟入选需要资金的支持。

对国产数据库入围,不管花钱与否,可以肯定的是,主动宣传推荐而不夸大不误导是正解所在。

2017年,国内数据库产品热闹非凡的同时,我们依旧看不到有团队公开自家产品的TPC-C、TPC-H、TPC-D等验证方案以及结果数据。一方面传奇般地宣称自家产品的神奇,另一方面又对一些公认的标准三缄其口、不与国际接轨,这也是一种特色。更有甚者,用Sysbench的部分测试场景而展示特定场景下的特定测试数据,因场景特定而貌似很好的测试数据蒙蔽了大众的眼。

这些行为,实是不该。

我们认为,营造一个诚信、诚实的行业范围,是很必要的。如果我们有实力真正做到了世界前列,相信未来必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5.1.4 人才的匮乏

国产数据库引擎的研发,貌似数据库研发团队众多,但人才寥寥,所以我们能够感受到跟跑的步伐而不是并跑,能看到产品发布的速度慢而新特性不多,能够看到产品的相似度高是因缺乏创新没有深度人才。

国产数据库研发,没有大师,只有普通或略微好一点的工程师。真正的大师,不是十年、二十年就能修炼而得的。在数据库这个行业中,内外兼修,坐得了冷板凳者,才有望成为大师。

而略微好一点的工程师的定义是:基本能独立承担模块的研发。

搞定个别问题,与掌握数据库内核的核心技术,相距甚远。莫让他人浮躁的言语荼毒坏了听者的耳力。

人才匮乏,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个客观存在。

5.2 2018,我们清楚方向在哪里,但需要加速前行 5.2.1 AI对数据库的影响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wspy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