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新技术革命将如何重塑就业和全球化格局?深度解读 UN 报告(中篇) (2)

劳动力不平等不能完全解释多年来收入差距的演变,只能作为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工资不平等的上升也可部分归因于信息技术与认知活动之间的强大互补性,因为这提高了高技能工人的生产力创造可能性。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影响会受到制度因素的影响,如工会变弱以及低技术劳动力的供给比高技能劳动力弹性更高。

同时,收入不平等也受到劳动和资本在收入方面分配比例的影响,而这又受到技术变革的影响。由于低收入家庭中劳动力份额占总收入的比重高于高收入家庭,且资本通常只在资本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因此国民收入中的劳动份额下降总是与收入分配恶化相关。

(五)对全球化的影响:自动化重新定义全球价值链的地理分配,并促成生产重新上岸

全球化,表现为国际贸易和资金流动的大量增加,和一定程度上的移民增加,通常被视为是推动和形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内劳动力市场趋势和不平等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全球制造业向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转移也是许多亚洲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崛起的一个因素,因为它允许工人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以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

技术变革和全球化并不独立,两者密切相关。物流技术进步(特别是集装箱的引进)以及通信和金融的发展,在减少跨国交易的成本和时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了全球化。同时,更深入的区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也扩大了公司进入国外市场的机会,这为企业提供了进一步投资开发新技术的激励措施,包括在物流、通信和金融领域,以充分利用新的消费市场机会提供的潜力。

由于目前很大一部分贸易涉及离岸和外包,这促使了商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的不同步骤由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企业承担的现象(GVC)的出现。而技术进步对全球化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动化重新定义全球价值链的地理分配,以及促成生产的重新上岸这两个方面。具体来说,自动化的发展以及制造中对AI等先进技术的引入将引导决定生产何种商品以及商品在何处被生产。例如在某些行业(如服装制造业)中,自动化尚未产生竞争压力,廉价劳动力依然有成本优势。所以中国劳动力价格上涨将会为发展更落后的国家创造更多的制造业就业机会。

当然,廉价劳动力也会减少在制造业中的新技术投资动力,最终制造业停留在低技术含量的行业水平。在一些行业中,劳动力成本差可能已经不足以证明离岸外包是合理的,先进制造方法的收益似乎也可以佐证在国内生产是正确的。但是由于过去十年经济增长疲弱,投资步伐缓慢,供应商网络不足以及拥有发展良好的供应商网络的企业对消费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比较关心,因此在利益的权衡下,重新上岸是否会大规模发生暂时还不清楚。

虽然只有少数公司参与了全球化生产,但这些企业的生产率通常比非出口企业高。在行业中,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的生产力更高,部分原因是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更大的技术激励政策。出口产生的收入增长有助于弥补技术投入的固定成本,所以两者相辅相成。结果是高生产率企业和不能投资技术的企业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自动化在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压力,为了保持竞争力,企业必须在生产中采用新的先进技术。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工业机器人的全球销售量从2005年至2012年5%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加快到2012年至2016年的16%。

三个原因促成了这一加速。首先,机器人正在变得越来越便宜。其二,随着机器视觉、传感器和电机等技术改进,机器人能力增强。其三,一些制造业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竞争压力,促进了自动化需求上升。

在自动化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是购买工业机器人的积极分子,其需求在2005年至2016年期间平均增长了31%。中国企业预计将在2019年吸收全球工业机器人供应的40%。中国制造业仍然有足够的空间引进机器人,因为其机器人密度是每1万名员工中只有49个单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69个单位,更远低于韩国每1万名员工中531个单位。中国企业的大量投资与中国10年计划相一致(“中国制造”2025年),即让中国成为主要的技术性工业制造商,使中国的比较优势不再基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在机器人用途方面,虽然机器人也越来越多地用于服务业,特别是后勤物流领域,然而,由于许多服务工作需要紧密的人际交往(机器人难以接管的工作),所以工业机器人更可能是全球机器人的主要使用方式。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wsfxx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