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核心秘密:建设过程中的组织架构

汪源,网易副总裁,网易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2006 年获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加入网易公司。现作为网易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全面负责网易集团公共技术支撑工作与云计算、大数据业务,主要包括云计算与服务端架构、前端技术、大数据挖掘分析、信息安全、多媒体、运维、质量保障等方向。

贾喜顺,长期专注于数据仓库、数据中心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先后任职东方国信、搜狐畅游等企业,现为百分点大数据平台负责人,负责底层平台研发及企业级服务。

王健,ThoughtWorks 首席咨询师, 十多年国内外大型企业软件设计开发,团队组织转型从业经验。一直保持着对技术的热爱,享受着编码的快乐,热衷于技术分享。目前专注在企业平台化转型、中台战略规划,微服务架构与实施,大型遗留系统服务化改造,敏捷精益转型,以及 DevOps 和持续交付等实践在大型企业中的推广与落地。

对于建设中台的必要性,每家企业肯定都有自己的想法,诸如现有体系不能满足新产品快速迭代和试错的渴望;产品越来越多时,多分支的维护和开发凸显了人力不足的问题等。如果中台确实是解决企业现有问题的合理方案,那么建设过程中伴随的组织架构问题就是企业需要关心的,比如中台团队的人从哪来?经费从哪来?建设中台之后,业务团队的决策权力是不是被大幅缩减?本文采访了多位中台实践者,揭秘大多数人不愿意公开分享的中台组织架构调整。

1 写在前面
中台确实是一个热度极高的话题,InfoQ 也曾在过往做过很多类似的选题,但是每当涉及到组织架构调整的话题,大部分采访嘉宾都选择了沉默,一位地产企业的 IT 架构师曾在我的追问下表示:组织架构一定要调整,但动组织架构就意味着在动“权力、金钱和人员”。不难看出,这个话题太敏感。

2 中台禁区:战略下的矛盾和冲突
在中台战略制定中,组织架构调整的矛盾与冲突时刻存在,即便是阿里的“共享业务事业部(业务中台)”,早期也是非常艰难地活在淘宝和天猫的夹缝中。汪源在采访中表示:建设中台需要考虑组织、支撑技术和方法论三个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讲后两者都可以买到,但组织买不到。所以,最关键的是要对中台组织怎么构建有明确的方案,并下决心去推行。

为什么大量中台只抄到了阿里的“形”?
关于中台,很多人都喜欢研究阿里,但很少有人钻研阿里每年两次组织架构调整背后的原因。钟华(花名:古谦)在《企业 IT 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一书开篇提到:

与任何公司一样,阿里巴巴组织架构的战略调整势必对公司现有组织架构、部门间的协作等各方面都将带来深远影响...... 假若没能很好地控制战略执行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对组织架构的动荡过大,都会给现有业务带来不小的影响。

因此,企业的每一次组织架构调整都是需要经过慎重考虑的,并且也需要让每一位员工清楚自己的定位。采访中,王健表示:“我认为阿里的中台战略之所以能够成功落地,最关键得益于其组织架构调整的能力。组织架构调整最难的就是让每个员工都能快速了解其背后的战略意图,并快速适应新的组织架构,知道接下来在新的组织架构下自己该干什么,从而让战略调整落地,这是需要一套机制和文化基础来保证的。我看到很多企业在学阿里,高层不断的在调整组织,但底下的员工基本都是懵的,不知道为什么调整,以及接下来自己要做什么。”

虽然没有采访到阿里,但我们可以通过公开信的方式来获取阿里当年的组织架构调整情况。

2015 年底,阿里巴巴集团对外宣布全面启动阿里巴巴集团 2018 年中台战略,构建符合 DT 时代的更具创新性、灵活性的“大中台、小前台”组织机制和业务机制。与此同时,张勇在致员工信中宣布了新的组织架构调整计划,如下图:

中台核心秘密:建设过程中的组织架构

不难看出,阿里推进中台战略的关键人物是行癫(现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他直接向张勇汇报。在公开信中,张勇表示:

行癫是淘宝第一代的技术 Leader 和产品经理,后来成功转型为业务 Leader, 在 1688、淘宝、天猫、聚划算等多项业务中为集团做出过突出的贡献。作为集团内为数不多的兼具技术和商业背景和经验的领导者,行癫是担纲落实集团中台战略的最佳人选。他也将作为阿里集团和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统一中台体系的总架构师,全面负责两大集团中台体系的规划和建设。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zssp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