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英才学院)大四老腊肉的大学生活科普(长文) (13)

实验室里总是需要打杂的人手的,可以是本科生,有时候是硕士生,一般轮不到博士生。所谓的“打杂”虽然也包括一些实际上确实是打杂的活,比如跟别的实验室借东西,报销发票之类的,但既然写在这个文章里,就说说科研上的“打杂”。在科研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杂活,这些杂活技术含量不高,但不干又不行,干起来还特别耗费精力。如果这些活交给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导师或者博士生去干,那属于浪费人才,所以一般会交给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学生去干。其实不仅科研,公司里也是,公司里干杂活的一般是实习生和新入职的人。

举个科研中的杂活的例子。比如师兄正在设计一个新的模型,希望跟其他人已经发表的模型比较一下性能。师兄的模型当然是自己写完自己测,可是别人的模型就要从网上下载或者照着别人的论文重新写出来了。不论是网上找他们发布的代码,还是照着论文重新实现,这些过程都属于不需要什么科研头脑的,只要你有点基础知识就能做到。弄到代码以后,要在各种不同参数下多跑几遍,测出来各种时间数据和性能数据,这也是属于改改数字运行起来就可以躺在一边喝茶的活。上面这个活就属于科研当中的杂活,因为它实在没什么难度,但如果你想发论文,又必须在论文里跟其他人的性能作比较,不能不做。

对于水平比较一般的学生来讲,打杂也算是一个练手的机会,毕竟就我所知,很多人上了研究生还没能熟练掌握至少两门编程语言和本方向常用的工具,基础知识都还有很多缺漏。不过对于此时水平已经比较高的学生来讲,打杂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打杂的过程中接触的都是导师和师兄师姐目前正在做的工作,可以通过打杂来迅速地掌握现在实验室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而且也能在合作过程中跟其他人混个脸熟。不论怎么说,做任何一门研究都总免不了脏活累活,而这些活肯定是要交给实验室的新手底层人员去干,每个走科研路的人总会经历这个过程。

生活篇 宿舍

哈工大一区有十几栋宿舍楼,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比较熟悉的有二公寓、四公寓、十五公寓,另外还有全校皆知的一公寓和三公寓。

二公寓是男生宿舍楼,也是计算机学院所有男生大二大三大四要呆的地方。尽管住宿条件算不上最好,但也属于还可以的范畴(在三公寓建成之前)。二公寓以前是四层,后来加盖到了六层,加盖的两层比下面四层条件要好一些(因为家具和各种设施都是比较新的),不过这都是我入学之前的事了。在二公寓上下铺是标配,每个寝室两张双人桌四五把椅子每人一个大柜两个小柜,每层楼有公共的开水机、水房和厕所,水房除了水龙头还有洗衣机和晾衣间,不过晾在晾衣间的衣服偶尔会被人拿错。一楼有小卖部和澡堂,二公寓不出楼门就能洗澡这一点还是比较方便的。

计算机学院大二的女生住四公寓,里面详细情况我也不清楚,不过她们洗澡就要跑到十五公寓的澡堂去洗,冬天经常洗完回来头发已经结冰了。至于她们大三大四以后就会搬到十五公寓,也就是哈工大有名的“公主楼”,是女生宿舍里条件最好的一栋楼(在三公寓出现前甚至可以去掉“女生”两个字)。十五公寓比较值得说道的是有上床下桌和空调,至于澡堂虽然就在十五公寓一楼,但跟楼内不连通,所以想洗澡还是要出门绕一圈,不过比四公寓已经好多了。

一公寓在年龄上算是老爷爷级别的了,前两年还闹过天花板掉墙皮的事,幸好没砸到人。三公寓修好之后,学校就紧急转移一公寓的人住到了三公寓,然后把一公寓拆除了,现在正准备盖新楼。18年暑假时爆破一公寓的壮观场景圆了不少人小时候“炸学校”的梦。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英才学院)大四老腊肉的大学生活科普(长文)

三公寓是目前哈工大最好的公寓,没有之一。当初盖的时候以留学生公寓的名头盖起来,不过容量远远超过留学生的数量(最高处二十多层),所以住进来很多中国学生,当然主要是原来一公寓的学生。三公寓是住房式结构,三室一厅一卫,每个卧室有上下铺和一张桌子,住两个人。住在同一个宿舍的6个人共用中间的客厅和卫生间,每个卧室有空调,热水全天供应(似乎是,未求证),不过电费自理。

食堂

工大一区有三栋食堂楼,分别叫学士楼、学苑楼、学子楼,还有一条美食长廊,学生们惯称“黑店”,其余还在校内校外有一些街边小吃店。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zxdf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