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学期的讨论活动开始之前,负责组织的同学会在群里搞一个投票看看大家想讨论什么,这里举上面说的书的例子。当大家决定讨论这本书以后,再具体给每个人分工,每个人负责讲书里的一两章内容。每周的活动前,这周要讲的同学需要把自己负责的部分吃透,然后在讨论会上围着张桌子给其他人讲这一章的内容。当然也存在吃不透书上内容的情况,这个时候大家就可以来讨论,甚至在场如果有懂这方面的同学可以直接接过话题来讲。讨论是在一个俱乐部专用的小研讨室里举行,墙上有白板,甚至还有投影仪,所以只要带上电脑就可以很方便地做个PPT来讲,也可以直接画图。
尽管上面说的技术交流活动说的很好听,但实际上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参加的人会越来越少。虽然一些情况下确实是到了学期后半段很多同学会忙于各种事,但更关键的问题果然还是懒。这个问题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大家也都知道,但至今也没有一个负责人能想到能确实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负责人每年也都要换,估计这个问题可能是永远也解决不了的了。
评奖评优一般说起大学里学分绩的作用,就是保研、出国、奖学金。这里说说奖学金。奖学金分为国家设立的奖学金,企业(或个人)捐助的奖学金和学院设立的奖学金。国家设立的奖学金主要是国家奖学金(8000元)和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前者主要是按学分绩发的(也包括科研/竞赛加分和答辩分),后者则主要偏向于扶贫。企业(个人)捐助的奖学金发放条件和金额都由捐助人来定,虽然也看成绩,但其他方面的要求比较多样化。学院设立的奖学金主要是说人民奖学金(一二三等奖分别是1000元,500元和250元),这个奖学金完全按上一学期学分绩来发。为了公平,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不可兼得。
另外,因为英才学院同学学的课程相对要难一些,在这方面为了平衡,所以英才学院给了个公式来计算一个叫珠峰系数的东西。英才同学在评奖评优时学分绩会乘上这个系数作为真实学分绩(只会提高不会降低),这样可以相对更公平地参加评奖。
每学期都会有评奖评优,不过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只有一次。对于人民奖学金而言,因为只需要看学分绩,所以直接由学院方面把上学期学分绩排个名就可以决定最终发放名单。其它的奖学金基本都需要答辩,这就需要走一定的流程:首先学院发通知告诉大家希望参加本学期评奖评优的同学加群,然后在群里通知具体的答辩时间地点,每个人要做介绍自己的PPT在答辩上讲,答辩前也要提交科研/竞赛加分材料。答辩时学院会派出一些老师和学生代表来给答辩打分,不过提问的情况几乎没有,尽管说是答辩其实就是上台没羞没臊地自夸。答辩完之后学院统计一下分数,就可以给出发放名单了。基本上只要感觉自己有拿到某个奖学金的希望就应该参加答辩,因为每学期只有这一次评奖评优答辩,这学期的所有需要答辩分的奖学金都会用这次答辩的分数作为依据。
评奖评优顾名思义除了评奖学金还会评德育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之类的荣誉称号,这方面的流程跟奖学金大致是一样的。
志愿做志愿活动除了真的打算去做志愿以外,还是有很多人是因为各种要求才去做的,比如英才学院要求每人每学期10小时的志愿时长,或者评奖评优的规则里一年内有20小时以上志愿时长可以加分。志愿时长的认定要靠志愿证明,所以凡是志愿活动基本都会给志愿者开志愿证明。
这里要说的志愿活动主要是指青协负责的志愿活动。之前说过一些大会或者比赛之类的活动要找志愿者的话会跟本地学校的青协联系,商量好之后青协会把志愿信息发布在QQ空间和群里,一些有心同学还会自发转发。参加活动一般就是填一个问卷,加一个群,然后在群里等后续通知。志愿者既然是志愿者,一般不会安排做什么比较有专业要求的工作,通常是门口欢迎一下来宾,或者会场引路,送矿泉水,搬运物资一类的事。事前志愿者到场后可能有简单的培训,然后就可以开始志愿。志愿开始前和结束后,一般会安排大巴车接送志愿者往返学校。回到学校以后,志愿者在工作日晚上或者周末到青协的办公地点就可以开志愿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