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英才学院)大四老腊肉的大学生活科普(长文) (4)

最后说一句学分绩的计算。工大学分绩满分100分,计算公式是所有考试课成绩的加权平均数,加的权就是每门课的学分。所以课程学分多少除了影响教学课时多少,也反映了课程的重要性。

课外篇 社团

大学里有不少社团,从类型上大概能分成搞兴趣的,搞活动的,搞技术的,从规模上又有大有小。这里挑几个大社团来举例子。

轻音社是一个典型的音乐类兴趣型社团。轻音是个从日本传过来的词,意思其实是流行音乐,不过轻音社实际上搞的音乐多种多样,社团里比较厉害的大佬甚至会自编曲目,总体而言就是一个以音乐兴趣为主的,大家聚在一起演奏交流的社团。其它兴趣类的社团还有书法社、动漫社等等。

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协)是一个典型的活动类社团。虽然其他社团也搞活动,但我特意分出“活动类”这个类别是认为其他社团搞活动是体现其意义的一种方式,而活动类社团的存在意义本身就是搞活动。比如青协就是校内最大的承接和主办各种志愿活动的社团。志愿者协会这种社团几乎在每个大学都有,在某些大型活动或者某些公司需要大学生志愿者的时候就会来联系附近大学的志愿者协会,最后筹办出一个志愿活动来。其它活动类社团我一时想不起名字来。。。

微软学生俱乐部是一个典型的技术类社团,这里挑它出来讲也是因为我呆过所以比较了解。这种技术类社团在内主要培养自己的社员学习技术知识,搞技术交流;在外举办一些技术类活动和比赛(以社团名义或学校名义),有时也组织社员参加某些比赛。技术类社团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跟企业合作的(比如微软),这样社团举办的活动只要维持比较好的效果,企业就会持续提供赞助;另一种是一些同学自成一个社团的,但数量比较少。技术类社团的另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电脑110社团,主要聚集着一些技术大佬,定期免费给同学们修电脑。技术类社团里严格来说还能分出一个分支,也就是竞赛类社团,比如ACM俱乐部、CTF俱乐部、机器人俱乐部等等。这类社团特点是为了某个比赛而组织起来,社团成员一起打比赛,交流比赛经验。这类社团一般也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参加比赛,称为“校队”。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英才学院)大四老腊肉的大学生活科普(长文)

最后还有一个每个学校都会有的特殊社团:学生会。学生会在组织上属于比较接近学校方面的一个团体,经常参与学校的各种官方活动。比如学生会有一个部门叫主持人部,学校组织的活动如果需要学生主持人,一般就从学生会主持人部里来选,甚至一起上。有时候学校某些纪律的实行也通过学生会来实施。关于学生会这方面网上经常有热门话题,主要是某些学校的学生会官僚气严重,比如会内学长学姐对学弟学妹说话很有威压,学生会查宿舍时要求其他同学遵守一些学校方面并没有规定的纪律,最近知乎上还天天给我推一个问题说某学校学生会成员想要退会需要先提交一份六千字的退会申请。不过幸运的是就我所知哈工大学生会没什么这方面的问题。

学生会是隶属于学院的社团,所以每个学院都会有一个学生会。英才学院也有一个类似学生会的组织,叫英才学社,也是参与一些英才方面的活动组织。

社团的招新主要在每学期初(大约开学两周后)举行,其中每个秋季学期初的招新规模最大,也叫“百团大战”,春季学期的招新性质类似于扩招或补招。社团招新的流程基本是一致的:首先在社团的户外宣传位上拿一张申请表,然后在指定的时间参加社团负责人主持的面试(有一轮的也有好几轮的),最后通过短信、QQ或微信通知录取,顺便拉进社团群。大多数社团的申请表上除了申请人个人信息外都会问一些开放性问题,比如你为什么希望参加我们社团,你在这方面有什么兴趣或者技能,未来有什么发展想法。至于面试内容就随社团和所报部门各有不同,主要考察你在这一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一个社团只要不是太小,都会有比较简单的管理结构,这里以我当初入社时的微软学生俱乐部来举例(现在的结构已经跟当初不一样了):社团有一个 ** ,主要负责一些行政事务,比如在大会上代表社团发言或者在一些表格上签字,一般是大四老学长甚至是硕士生博士生来担当。社团分为几个部门,分别是市场宣传部、人力资源部、产品公关部、活动运营部、财务部、技术部等等,每个部门由1个部长,1~2个副部长和部员组成。市场宣传部主要负责各种活动的文案、海报设计以及外宣(活动举办前在学校里摆小摊做宣传),还有活动后发布新闻(主要给赞助公司看)。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活动中资源的筹备以及部门间沟通(不过后者相对比较鸡肋,因为部长们有个小群专门讨论社团事务)。产品公关部主要跟行政事务打交道,比如借活动场所(俗称跑批条)一类的事。活动运营部主要负责活动策划和具体实施安排。财务部主管经费。技术部负责各种活动中需要专业知识的事(比如比赛出题/裁判、电脑环境配置)。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heiqu.com/zzxdf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