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学的东西,你能用1个月、半个月、1星期、几天学会,别人也能(再者,学会不难,熟练成习惯并转化为开发效率,才是问题,因为这不是技巧问题,而 是时间成本问题),那么这就完全没有竞争优势了,你泛学了N种技术,而公司正好需要其中之一时,别人只要投入也同样这么短的时间就能临时追上你的泛学程度 的步伐,何必呢?而你要赶上别人花了几年的深入程度的东西,不可能只需要花几个月(除非你之前早已深入了类似的东西,但这就推翻了你是在泛学的前提,所以 不用考虑这种情况)。
我评估两个人之间的领域能力的差距是这么来的:一个人如果想超过另一个人的某个分支领域能力,要花多久?如果要花几天或几个月,说明差距不大,如果要花几年,就是很大的能力差距了。(时间是衡量能力的最终极标准:当然建立在正态分布和个体特殊差异之上)
曾经有人问我,怎么才算深入的学习了某东西,有个专攻JAVA的人问我这个问题("如何彻底深入理解JVM”),我不假思索就果断的回答他:要真 的深入一个东西,只需要实现一个类似的东西。他还是没对上号,然后当时我进一步说:如果你能实现一个类似于JVM的东西,不就代表你深入理解了JVM吗?
程序员应该知道的15件事 在生活与工作中用他们来警惕自己了解自己的公司。以我在医院、咨询公司、物流企业以及大技术公司工作的经验来看,这一点所言不虚。 不同公司的运营模式差异极大。如果你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那你就不一样了!在这家公司中(或者对客户而言),你是参与业务运营的资产,你的工作能直接产生效益!
畏惧,是最大的敌人。还是直接从书中摘一句吧:“在畏惧中做出的职业规划,很可能会让自己后半辈子就一直被‘圈禁’在小隔断里,永远不会有创造明天辉煌的时刻。没错,那样是安全,但有意思吗?”
享受过程。关注当下,而不是目标,享受那些在追逐未来目标的途中可能无暇顾及的小胜利。人总要生活在当下。我享受编程的过程,就像享受编程的结果一样。
如何在开发技术中学海拾贝 老鸟对菜鸟的一些建议一门技术必须多用才能掌握,最好的办法是在项目中运用。如果你在真实的项目中使用了某一项技术,那么印象就会非常深刻。即使忘记,也能很快捡起来。
如果技术仅仅是一种工具,我认为只需要了解它能做什么,就OK了。因为即使你把它的整个使用方法搞懂,久了不用也会忘记。如果你知道这个技术能做什么,当 做项目时需要用到,再去查阅相关的文档和资料,完全足以应付。如果这门技术非常重要,甚至有许多可借鉴之处,那么在搞清楚它能做什么的同时,还应该理解它 的原理、思想以及实现的方法。
成随时记录心得和教训的习惯。不管是项目中,还是学习过程中,凡是认为有价值之处,都有必要记录下来。不一定要发到博客上,只要保存起来就好。不过,在保 存的时候,要做好合理的分类,以便于今后查阅。不要觉得这个耽误时间,它是非常有用的。我以前就没有充分认识到,导致之前做的项目碰到的很多问题,当时解 决了就完了。到现在都无法回忆起来了。现在的我就告诫自己,一定要做到这一点。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耽误的这点时间是完全值得的。如果你只是不停地 学,却不知道积累,那就和猴子掰包谷没有什么区别了。此外,这样的做法还有利于磨练你的文档编写能力、分类和总结的能力。重新整理这些内容,也有助于你再 一次理清自己的思路。真的是非常有价值的做法。我记得以前在课堂上也给你们说过。事实上,Martin Fowler的《重构》一书,之所以能写成,就在于他遵循了这一做法。最近,我刚刚完成《重构》一书的点评,其中大量的点评内容也是我采取这种方式日积月 累获得的。
浅谈中国互联网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那些迷思对于他们来说,一个理想的商业模式应当是这样的:
它有着正宗的硅谷血统,一看就是聪明人设计出来的,足够精巧,可以把玩,最好还有新闻效应;
它的技术门槛不太高,也无需占用创业者太多的资源,如果能够迅速地自我膨胀复制更好;
不管它能不能很快赚到钱,至少国外原版已经让风投掏过钱,换句话说,哄他们再掏一次钱还是可能的。
整个推理的链条也很清晰:一个在美国走红的模式×中国3亿网民的需求×投资商的银子×NB的执行团队=成功。